用前韵咏怀寄诸公

草堂寂寞带春星,守道常师鲁两生。 去就失宜宁抱瓮,是非无定谩惩羹。 伤心花鸟随时变,过眼轩裳扫地平。 何日据床风露底,悠悠怀抱为君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草堂:指简陋的居所,常用来比喻隐居之所。
  • 春星:春天的星辰,这里可能指春天的夜晚。
  • 守道:坚守道德原则或信仰。
  • 鲁两生:指春秋时期鲁国的两位贤人,常用来比喻坚守道义的人。
  • 去就:去留,指人的行动或选择。
  • 失宜:不合适,不当。
  • 抱瓮:比喻保持朴素的生活方式。
  • 惩羹:因害怕被羹汤烫伤而不敢吃羹,比喻因噎废食。
  • 花鸟:指自然景物。
  • 过眼轩裳:指过眼的华丽衣裳,比喻繁华富贵。
  • 扫地平:比喻一切归于平静或消失。
  • 据床:依靠在床上。
  • 风露底:风露之中,指夜晚的清新空气。
  • 悠悠怀抱:深远的思念和情感。
  • 为君倾:为你倾诉。

翻译

草堂静谧,春夜星辰点缀,我常如鲁国的两位贤人般坚守道义。 选择与放弃若不合适,我宁愿保持朴素,是非对错难以定论,何必因噎废食。 心痛的是,花鸟随着时间变换,过眼的繁华富贵已归于平静。 何时能依靠在床,在风露之中,向你倾诉我深远的思念。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草堂”与“春星”共同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明亮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坚守。通过“鲁两生”的典故,诗人强调了自己对道德原则的执着。后句中的“去就失宜”与“是非无定”则透露出对现实选择的无奈和对是非判断的迷茫。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知己倾诉心声的愿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曹伯启

元济宁砀山人,字士开。李谦弟子,笃于学问。世祖至元中为兰溪主簿,累迁常州路推官,明于决狱。延祐间历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民甚安之。五年,为司农丞,至江浙议盐法,置六仓,规定输运之期、出纳次序。至治间历官集贤学士、侍御史,迁浙西廉访使。泰定帝时,辞官归,优游乡社。性庄肃,奉身清约,在中台,所奖借名士尤多。有《汉泉漫稿》,一作《曹文贞公诗集》。 ► 4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