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从封丘北寻故道所过庐里荡然无遗壮木连抱披蔽中流者强半泰定乙丑秋予自开封归砀山买舟神马渡载书倒前领石而东湍瀑冲激神魄骇动有不可形于言者因念年老亲违历此艰险幸出坦途思警诸子遂述所怀寄众友
桑颠榆蹶大河倾,舟过陶波浪始平。
篷影学遮冠盖道,橹声如斥子孙名。
塞鸿已厌趋南北,沙鸟谁知乐性情。
想像故园松菊在,为谁漂泊尚劳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桑颠榆蹶:桑树和榆树的顶端和根部,形容树木高大。
- 陶浪:指波涛。
- 篷影:帆船的影子。
- 冠盖道:指官道,官员车马往来的道路。
- 橹声如斥:划桨的声音像是在斥责。
- 塞鸿:指北方的鸿雁。
- 沙鸟:指生活在沙洲上的鸟类。
- 乐性情:指鸟类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翻译
桑树和榆树高耸,大河倾泻,舟行经过陶浪,波涛才渐渐平息。帆船的影子仿佛在遮挡着官道,划桨的声音像是在斥责着子孙的名字。北方的鸿雁已经厌倦了南北奔波,沙洲上的鸟儿又有谁知道它们自由自在的快乐性情呢?想象着故乡的松树和菊花依旧在,而我却还在漂泊,为何还要继续劳碌生活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舟行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诗中“桑颠榆蹶大河倾”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而“篷影学遮冠盖道,橹声如斥子孙名”则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帆船和划桨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最后两句“想像故园松菊在,为谁漂泊尚劳生”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情感真挚,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