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拱北楼

相君素有平南策,吴会新成拱北楼。 鼓角壮怀藩镇肃,轩窗豁眼海天秋。 岁时玉帛修臣节,政事金汤写帝忧。 民物熙熙无异议,戎葵倾日水东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相君:指宰相。
  • 平南策:平定南方的策略。
  • 吴会:指吴地,即今江苏一带。
  • 拱北楼:楼名,此处可能指新建的楼阁。
  • 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号施令的鼓声和号角声。
  • 藩镇:指地方上的军事和行政区域。
  • 轩窗:窗户。
  • 豁眼:开阔视野。
  • 玉帛:古代用于祭祀的玉器和丝织品,此处指用于朝贡的礼物。
  • 修臣节:指臣子尽忠职守。
  • 金汤:坚固的城池,比喻国家的安全稳固。
  • 帝忧:皇帝的忧虑。
  • 民物:人民和物资。
  • 熙熙:和谐繁荣的样子。
  • 戎葵:一种植物,此处可能用作比喻。
  • 倾日:向日葵向着太阳,比喻忠诚。
  • 水东流:比喻事物自然而然地发展。

翻译

宰相素来有平定南方的策略,吴地新建成了拱北楼。 鼓声和号角声壮怀激烈,彰显了地方的肃穆;窗户开阔,让人一眼望尽海天秋色。 每年按时进贡玉帛,展现了臣子的忠诚;政事如金汤般坚固,消除了皇帝的忧虑。 人民和物资和谐繁荣,没有异议;戎葵向着太阳,如同水向东流一样自然。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宰相治理南方后的繁荣景象,通过“拱北楼”、“鼓角”、“轩窗”等意象展现了地方的安宁与壮阔。诗中“玉帛修臣节”、“金汤写帝忧”强调了臣子的忠诚与国家的稳固。结尾的“民物熙熙”、“戎葵倾日水东流”则表达了社会和谐与自然发展的美好愿景。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

曹伯启

元济宁砀山人,字士开。李谦弟子,笃于学问。世祖至元中为兰溪主簿,累迁常州路推官,明于决狱。延祐间历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民甚安之。五年,为司农丞,至江浙议盐法,置六仓,规定输运之期、出纳次序。至治间历官集贤学士、侍御史,迁浙西廉访使。泰定帝时,辞官归,优游乡社。性庄肃,奉身清约,在中台,所奖借名士尤多。有《汉泉漫稿》,一作《曹文贞公诗集》。 ► 4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