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村居

衰年卜宅喜山村,俗事经年不到门。 疏雨与秋添索莫,远烟因晦学黄昏。 倚松野叟清于鹤,偷果溪童捷似猿。 莫笑吾庐太孤癖,尘嚣终胜市朝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卜宅:选择住处。
  • 索莫:寂寞,孤独。
  • :昏暗。
  • :敏捷。
  • 孤癖:孤僻,独特的爱好。
  • 尘嚣:尘世的喧嚣。
  • 市朝:市场和朝廷,泛指人多的地方。

翻译

年老时选择山村作为住处,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世俗的事情多年都不会来到我的门前。稀疏的雨增添了秋天的寂寞,远处的烟雾因为昏暗而模仿黄昏的景象。依靠在松树旁的野叟比鹤还要清高,偷果子的溪边儿童动作敏捷如同猿猴。不要嘲笑我的小屋太过孤僻,毕竟尘世的喧嚣终究比不上市场的喧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晚年选择山村隐居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喜爱和对尘世喧嚣的厌倦。诗中通过疏雨、远烟等自然景象,以及野叟、溪童的形象,展现了山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孤僻生活的自得其乐,以及对尘世喧嚣的鄙视,体现了作者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怀。

张养浩

张养浩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在任监察御史时,因批评时政而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因其父年迈,无人照顾,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见饥民困苦万分,难以周济,竟为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不久便积劳成疾病卒。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 1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