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颜鲁公庙

李唐失纪相非夫,竟遣忠良与祸俱。 抗虏一身皆是胆,留名千古不因书。 极知老境桑榆近,争忍清朝社稷孤。 下马荒祠访遗躅,北风吹树眇愁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颜鲁公:即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因忠于唐朝,被封为鲁郡公,后世尊称为颜鲁公。
  • 李唐:指唐朝。
  • 失纪:失去纲纪,指朝政混乱。
  • 相非夫:指当时的宰相不称职。
  • 抗虏:抵抗外敌。
  • 桑榆:比喻晚年。
  • 社稷:国家的代称。
  • 遗躅(zhú):遗迹。
  • 眇愁余:深感忧愁。

翻译

唐朝朝政混乱,当时的宰相不称职,竟然让忠良之士与灾祸同在。颜鲁公抵抗外敌,一身都是胆识,他留名千古不是因为书法,而是因为他的忠诚。深知自己已近晚年,怎忍心看到国家孤立无援。我下马来到荒废的祠堂,探访他的遗迹,北风吹动树木,让我深感忧愁。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颜真卿忠诚与牺牲精神的敬仰,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诗中,“抗虏一身皆是胆”一句,凸显了颜真卿的英勇无畏;“留名千古不因书”则强调了他的忠烈远胜于其书法成就。后两句通过描绘荒祠和北风,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颜真卿的深切怀念。

张养浩

张养浩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在任监察御史时,因批评时政而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因其父年迈,无人照顾,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见饥民困苦万分,难以周济,竟为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不久便积劳成疾病卒。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 1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