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少小:年轻时。
- 高适:唐代著名诗人,此处指高远的志向。
- 中林:林中,指隐居之地。
- 偃蹇(yǎn jiǎn):屈曲的样子,比喻隐居不仕。
- 胡为:为何。
- 国书徵:国家的征召。
- 王接亮:指朝廷的接待。
- 非腆(tiǎn):不丰厚,不优厚。
- 丘樊:山丘和丛林,指隐居的地方。
- 闾阎: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此处指民间。
- 慕蔺:仰慕蔺相如,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以智勇著称。
- 垂:接近,向往。
- 吴武陵:指吴地,武陵是古代地名,泛指吴地。
- 疾雷:猛烈的雷声。
- 群植:指周围的植物。
- 郑兰:指珍贵的兰花,比喻美好的事物。
- 摧剪:摧毁。
- 冉冉:渐渐。
- 耕钓年:指隐居生活。
- 计然:计算,考虑。
- 嗟已晚:叹息已经太晚。
翻译
年轻时怀有高远的志向,隐居在林中过着屈曲不伸的生活。为何国家要征召我,朝廷的接待并不优厚。我厌倦了山丘丛林的隐居生活,希望能在民间显露头角。我仰慕蔺相如的智勇,向往吴地的遥远。然而,猛烈的雷声摧毁了周围的植物,珍贵的兰花也被摧毁。渐渐地,我度过了耕田钓鱼的隐居岁月,现在考虑已经太晚了。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王世贞对隐居生活的厌倦和对民间显达的向往。诗中,“少小负高适”展现了诗人年轻时的远大志向,而“中林类偃蹇”则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屈曲不伸。诗人的内心矛盾体现在对国家征召的期待与朝廷接待的不满之间。最后,诗人感叹时光流逝,意识到自己的隐居生活已经无法改变,流露出一种无奈和遗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刻思考。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贞的其他作品
- 《 又得冰字 》 —— [ 明 ] 王世贞
- 《 辱宗伯李公赐和六章词丽意深不揣续貂四绝仰尘清览 》 —— [ 明 ] 王世贞
- 《 题文待诏玄墓四景 》 —— [ 明 ] 王世贞
- 《 新乐端惠王挽诗一首 》 —— [ 明 ] 王世贞
- 《 于鳞尝为四怀诗寔首余世贞焉其次四寄某某子甲也乃世贞则亦首于鳞馀三人同之寄倍之矣风雨如晦飞龙乖隔每一讽咏泪下绠縻然又有私慰焉于鳞故已挂冠垂当得会耳寄以言托也是不必数子见之怀于鳞 》 —— [ 明 ] 王世贞
- 《 有上人者号景峰意为念其师也乃至作图日寓目毋乃执有乎为成数语聊以示规 》 —— [ 明 ] 王世贞
- 《 送史佥事兵备邠泾 》 —— [ 明 ] 王世贞
- 《 李子任侠好施予有古朱家剧孟风而文采胜之忽过余下榻留连竟日其空谷之慰可知也因赋近体一章赠之 》 —— [ 明 ] 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