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玉琢娉婷,津含旖旎。青丝细绾双鸳尾。当时一寸暗同心,临岐总结秋波内。 雁返吴枫,鱼游淮沚。那堪山岳仓皇起。便寻桃叶到天台,教予懒向空林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琢娉婷: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如玉雕琢而成。娉婷(pīng tíng),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 津含旖旎:津,指女子的口唇;旖旎(yǐ nǐ),形容女子容貌柔美。
  • 青丝细绾双鸳尾:青丝,指女子的黑发;绾(wǎn),盘绕;鸳尾,指发髻的形状。
  • 临岐:岐(qí),分岔的地方,比喻分别的路口。
  • 秋波:比喻女子的眼神。
  • 吴枫:吴地的枫树,此处指书信。
  • 淮沚:淮水边的小洲,此处指书信的归宿。
  • 仓皇:匆忙慌张的样子。
  • 桃叶:指女子。
  • 天台:山名,此处比喻遥远的归宿。
  • 空林:空旷的林地,此处指孤独无伴。

翻译

她如玉雕琢般美丽,口唇含着柔美的风情。黑发细致地盘成双鸳尾的发髻。当时我们心意相通,暗自许下同心之誓,分别时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秋波。

书信如雁归吴地的枫树,如鱼游至淮水边的小洲。怎能忍受山岳般的变故突然降临。即便寻找到桃叶般的女子,到达遥远的天台,我也懒得独自在空旷的林地中醉酒。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对恋人的深情与离别的哀愁。通过“玉琢娉婷”、“青丝细绾双鸳尾”等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婉约。诗中“临岐总结秋波内”一句,巧妙地将分别时的眼神与秋波相比,表达了深情的留恋与无奈。后半部分则通过“吴枫”、“淮沚”等意象,抒发了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与对变故的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词人王世贞的高超艺术造诣。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