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诸功臣像二十六首故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参军国事太傅中军右丞相征北大将军魏国公中山徐武宁王达
文皇倡义旗,百战躬自将。
毋论大将谁,偏禆皆称良。
淇公与成公,雄武雅相当。
应敌面面身,倡勇人人强。
成公实少年,受赈辟南荒。
武侯未渡泸,伏波已告亡。
帝惓殊深笃,胙茅等真王。
至今东第中,华栋郁相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文皇:指明成祖朱棣。
- 倡义旗:发起正义的旗帜,指朱棣发起靖难之役。
- 躬自将:亲自率领。
- 偏禆:偏将和禆将,即副将。
- 淇公与成公:指淇国公和成国公,均为明朝功臣。
- 雄武:勇猛善战。
- 雅相当:相当,匹配。
- 应敌面面身:面对敌人,全身心地应对。
- 倡勇人人强:鼓励士兵勇敢,使每个人都变得强壮。
- 受赈辟南荒:接受命令开辟南方边疆。
- 武侯未渡泸:指诸葛亮未曾渡过泸水(长江上游)。
- 伏波已告亡:指伏波将军马援已经去世。
- 帝惓殊深笃:皇帝对功臣的思念非常深厚。
- 胙茅等真王:封赏土地如同真正的王。
- 东第:东边的府邸。
- 华栋郁相望:华丽的建筑相互对望。
翻译
明成祖朱棣发起靖难之役,百战之中亲自率领军队。不论大将是谁,副将们都是优秀的。淇国公和成国公,他们的勇猛善战相当匹配。面对敌人,他们全身心地应对,鼓励士兵勇敢,使每个人都变得强壮。成国公实际上是少年,接受命令开辟南方边疆。就像诸葛亮未曾渡过泸水,伏波将军马援已经去世。皇帝对功臣的思念非常深厚,封赏土地如同真正的王。至今在东边的府邸中,华丽的建筑相互对望。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明成祖朱棣及其功臣们的英勇事迹。通过对比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诸葛亮和马援,强调了淇国公和成国公的功绩。诗中“帝惓殊深笃,胙茅等真王”表达了皇帝对功臣的深厚情感和慷慨封赏,而“华栋郁相望”则形象地描绘了功臣府邸的辉煌景象,体现了明朝对功臣的尊重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