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

徒几从骈荫,寻源上急湍。 驻云窥石刻,回鹤认儒冠。 太守还留客,诸生半候门。 肩舆时取兴,归路任黄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徒几:徒然,白白地。
  • 骈荫:树木茂密,枝叶交错遮荫。
  • 急湍:湍急的水流。
  • 驻云:停留的云彩,形容云彩似乎停留在某处。
  • 石刻:刻在石头上的文字或图案。
  • 回鹤:回旋的鹤,形容鹤的飞翔姿态。
  • 儒冠:古代儒生的帽子,代指儒生或儒学。
  • 太守:古代官职名,相当于现代的市长或县长。
  • 肩舆: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由人抬着走。
  • 归路:回家的路。

翻译

徒然在茂密的树荫下徘徊,寻找水源登上急流之岸。 停留的云彩似乎在窥视石刻,回旋的鹤儿认出了儒生的冠帽。 太守还在留客,诸生一半在门口等候。 乘坐肩舆时兴起,回家的路任由黄昏降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王渐逵在白鹿洞的游历情景。诗中,“徒几从骈荫,寻源上急湍”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探索与寻觅,而“驻云窥石刻,回鹤认儒冠”则巧妙地以云和鹤的视角,增添了诗意的想象。后两句“太守还留客,诸生半候门”反映了当时的人文氛围,最后“肩舆时取兴,归路任黄昏”则表达了诗人随性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享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