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樾森楼四首

独上高楼眼倍空,青苍不尽意何穷。 歌鸾舞凤依稀见,银汉星槎缥缈通。 石榻几宵眠傲客,洞门终日贮凉风。 便应题作仙人馆,浪说蓬壶第一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樾森楼:楼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作者所在地的楼阁。
  • 青苍:指天空,青色和苍色混合,形容天空的辽阔。
  • 歌鸾舞凤:比喻美好的景象或仙境中的景象。
  • 银汉星槎:银汉指银河,星槎指星河中的小船,比喻仙境中的交通工具。
  •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 石榻:石制的床榻。
  • 傲客:指高傲的客人,这里可能指作者自己。
  • 洞门:指仙境中的门户。
  • 贮凉风:储存凉风,形容洞内的凉爽。
  • 浪说:随意说说,不切实际的说法。
  • 蓬壶:传说中的仙山,也泛指仙境。

翻译

独自登上高楼,感觉视野无比开阔,青苍的天空无边无际,心中感慨无穷。仿佛能看到仙境中歌鸾舞凤的景象,银河中的星槎似乎也能隐约相通。几夜在石榻上安眠,仿佛是高傲的客人,洞门终日储存着凉风,让人感到清爽。这里应该被题名为仙人馆,虽然只是随意说说,但感觉就像是蓬壶仙境中的第一宫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登上高楼时的超然感受和对仙境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歌鸾舞凤”、“银汉星槎”,构建了一个缥缈而美好的仙境画面。通过“石榻”、“洞门”等细节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清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的超脱。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