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詹少华

火金之岁辰之月,青萝出山寻少华。 闲向北窗寻靖节,醉来东岳咏梅花。 千峰寒雨夜促席,七椀清风春试茶。 别后杳然嗟与处,江天回首隔尘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火金之岁辰之月:指五行中的火金相克之年,辰月即农历三月。
  • 青萝:一种植物,这里可能指作者自己,或比喻隐士。
  • 少华:人名,即詹少华,诗人的朋友。
  • 靖节:指陶渊明,因其谥号“靖节先生”。
  • 东岳:指泰山。
  • 七椀清风:指品茶,椀即碗,七碗茶,源自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歌》。
  • 春试茶:春天品尝新茶。
  • 杳然:形容深远,不见踪影。
  • 江天:江面上的天空。
  • 隔尘沙:比喻距离遥远,如同隔着尘土和沙砾。

翻译

在火金相克之年的三月,我如青萝般出山寻访少华。 闲暇时向北窗寻思靖节的遗风,醉后在东岳咏叹梅花。 千峰之间寒雨夜,我们促膝长谈,春日里品尝七碗清风般的茶。 离别后,你我相隔遥远,令人嗟叹,江天一色,回首已是尘沙阻隔。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王渐逵在春天出访友人詹少华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品茶论道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青萝出山”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友人的思念。后两句则通过“千峰寒雨夜促席”和“七椀清风春试茶”的描写,展现了与友人相聚时的温馨与惬意。结尾的“别后杳然嗟与处,江天回首隔尘沙”则抒发了离别后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