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东岳古梅

东岳祠前千叶梅,琼花铁干凌空台。 每从幽绝见标格,应不荣枯同草莱。 邑有贤侯能作主,道逢高士得相陪。 未应留作青山镇,九鼎和羹待尔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岳祠:指位于东岳(泰山)的祠庙。
  • 千叶梅:一种梅花,以其花瓣多而得名。
  • 琼花:形容花色洁白如玉。
  • 铁干:形容梅树枝干坚硬如铁。
  • 凌空台:高耸入云的台阁。
  • 标格:风范,风格。
  • 荣枯:兴衰,盛衰。
  • 草莱:杂草,比喻平凡之物。
  • 贤侯:贤明的诸侯或地方官员。
  • 高士:品德高尚的人。
  • 青山镇:指山中的镇守,比喻长久留存。
  • 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权力的重器。
  • 和羹:调和羹汤,比喻治理国家。

翻译

在东岳祠前,有一株千叶梅,其洁白如玉的花朵和坚硬如铁的枝干高耸入云。每当在幽静之处看到它的风范,便知道它不会像杂草那样荣枯无常。这里有贤明的官员能够守护,也有品德高尚的人相伴。这梅花不应只是留在山中长久镇守,它还期待着为国家治理贡献力量。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东岳祠前的千叶梅,通过描绘梅花的琼花铁干和凌空台的景象,展现了梅花的超凡脱俗。诗中“每从幽绝见标格”一句,表达了梅花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后两句则通过贤侯和高士的比喻,暗示了梅花的高洁品质和期待为国家贡献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国家治理的美好期待。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