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罗浮和甘泉韵四首

衡阳不数祝融峰,势接天门第几重。 图影漫寻途以失,青苍凝望兴偏浓。 欲从蝴蝶窥玄洞,喜有梅花认旧踪。 记得石楼溪畔路,铁桥横处夹双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罗浮:山名,位于广东省东部,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
  • 甘泉:指甘甜的泉水,这里可能指罗浮山上的泉水。
  • 衡阳:地名,位于湖南省。
  • 祝融峰:衡山的主峰,也是中国五岳之一的南岳的最高峰。
  • 天门:指天门山,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是中国著名的山岳风景区。
  • 图影:指地图或图像。
  • 蝴蝶:这里可能指罗浮山上的蝴蝶,也可能是比喻,指玄妙的景象或境界。
  • 玄洞:深奥的洞穴,比喻深奥的道理或境界。
  • 石楼溪:地名,可能位于罗浮山附近。
  • 铁桥:坚固的桥梁。

翻译

在衡阳,祝融峰并不算数,它的气势直逼天门山的第几重? 图影模糊,寻找路径已迷失,青苍凝望,兴致却愈发浓厚。 想要从蝴蝶的飞舞中窥见玄妙的洞穴,欣喜有梅花指引旧时的踪迹。 记得在石楼溪畔的小路上,铁桥横跨之处,夹着两棵松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对罗浮山的向往与回忆。诗中,“衡阳不数祝融峰,势接天门第几重”展现了罗浮山的雄伟气势,与天门山相提并论,表达了诗人对罗浮山的极高评价。后文通过“图影漫寻途以失”与“青苍凝望兴偏浓”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罗浮山的深切向往和探索的渴望。最后,通过“蝴蝶窥玄洞”和“梅花认旧踪”的意象,以及对石楼溪畔铁桥双松的回忆,勾勒出一幅既神秘又充满诗意的罗浮山图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和深刻记忆。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