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过金沟

· 王洪
桑柘满平畴,人家古渡头。 暮烟深带雨,春水浅胶舟。 野火明山店,寒更起驿楼。 谁知苏季子,三月尚貂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桑柘 (sāng zhè):桑树和柘树,常用于养蚕。
  • 平畴 (píng chóu):平坦的田野。
  • 暮烟 (mù yān):傍晚的炊烟。
  • 春水 (chūn shuǐ):春天的河水。
  • 胶舟 (jiāo zhōu):因水浅而难以行进的船。
  • 野火 (yě huǒ):野外燃烧的火。
  • 山店 (shān diàn):山中的小店。
  • 寒更 (hán gēng):寒冷的夜晚。
  • 驿楼 (yì lóu):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换马休息的楼。
  • 苏季子 (sū jì zǐ):指苏秦,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此处可能指诗人自己。
  • 貂裘 (diāo qiú):用貂皮制成的袍子,常用来形容富贵或寒冷。

翻译

桑树和柘树遍布平坦的田野,人家坐落在古老的渡口。傍晚的炊烟带着雨意,春天的河水浅得使船难以行进。野外的火光在山中的小店闪烁,寒冷的夜晚驿楼更显得孤寂。有谁知道,像苏秦这样的我,三月了还穿着貂皮袍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傍晚的田园景色,通过桑柘、平畴、暮烟、春水等自然元素,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诗中“胶舟”形象地表达了春水浅而船难行的情景,增添了旅途的艰辛感。后两句通过“野火”与“寒更”的对比,突出了山店的孤寂和驿楼的寒冷,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结尾以苏秦自比,表达了诗人虽处困境却仍怀抱远大志向的情怀。

王洪

明浙江钱塘人,字希范,号毅斋。少年时才思颖发,洪武二十九年成进士,年仅十八。永乐初入翰林为检讨,与修《大典》。帝颁佛曲于塞外,逡巡不应诏为文,受排挤,不复进用。与当时王称、王恭、王褒称词林四王,均有才名。 ► 3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