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生王

顶生王,福德圆,三十二相种种全。 生时七宝俱见前,遂冯金轮王四天。 一天一王二万年,帝释之宫须弥颠。 天厨天乐天无边,愿分半席长周旋。 欢娱不足贪念至,欲逐桓因夺其位。 咄咄未绝倏堕地,七宝俄然尽捐弃。 铁围城中火方炽,烧君四大能不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顶生王:传说中的国王,以其福德和权力著称。
  • 福德圆:福德完满。
  • 三十二相:佛教中用来形容佛陀或某些高级菩萨的完美体态和特征。
  • 七宝:佛教中的七种宝物,通常指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
  • :通“凭”,依靠。
  • 金轮王:佛教中的转轮圣王,拥有统治世界的权力。
  • 四天:指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分别守护四方。
  • 帝释:即因陀罗,印度教和佛教中的神祇,相当于天界的最高统治者。
  • 桓因:即帝释的别称。
  • 咄咄:表示惊讶或不满的声音。
  • :突然。
  • 铁围城:佛教中地狱的一种,充满火焰。
  • 四大:佛教中指构成人体的四种基本元素:地、水、火、风。

翻译

顶生王,福德完满,拥有三十二种完美的体态和特征。他出生时,七宝出现在眼前,依靠金轮王的权力统治四方。每个方向由一个王统治两万年,帝释的宫殿位于须弥山的顶端。天界的厨房、音乐和无尽的欢乐,他希望能分得一半,长久地享受。然而,欢乐不足以满足他的贪婪,他想要追随桓因并夺取其位。突然间,他惊讶地坠落到地面,七宝也随之全部失去。铁围城中火焰正旺,烧毁了他的四大元素,他能否不后悔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顶生王从福德圆满到贪婪堕落的过程,通过对比其生前的辉煌与死后的凄惨,深刻揭示了贪婪的毁灭性后果。诗中运用了佛教的象征和意象,如七宝、金轮王、帝释等,增强了诗歌的宗教色彩和哲理深度。通过顶生王的悲剧,诗人警示人们要警惕贪婪之心,珍惜现有的福德,避免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