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大守行
太守未行屯,与敌共雁门。雁门得太守,始复为汉有。
太守来,匈奴走。碧眼番儿射雕手,目瞬舌噤畏木偶。
临江死,太守生,长信官中气未平。太守死,单于喜,未央宫中上拊髀。
曷不早赦临江王,孝子忠臣两无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屯 (tún):驻扎。
- 番儿:指外族人。
- 目瞬舌噤:形容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 木偶:比喻无用或无生命的东西。
- 长信官:汉代宫殿名,这里指宫廷。
- 拊髀 (fǔ bì):拍大腿,表示高兴或激动。
- 曷 (hé):何不。
- 临江王:指汉武帝的弟弟刘武,因谋反被杀。
翻译
太守还未开始驻扎,就已经与敌人共同占据了雁门。雁门因为有了太守,才重新成为汉朝的领土。太守一来,匈奴就逃走了。那些碧眼的外族弓箭手,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害怕得像面对无生命的木偶一样。太守在临江死去,而宫中的气氛还未平息。太守的死让单于高兴,未央宫中的人拍大腿庆祝。为何不早点赦免临江王,这样孝子忠臣都不会受到伤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太守的生死,展现了太守对雁门的重要性和对匈奴的威慑力。诗中“太守来,匈奴走”简洁地表达了太守的威武和匈奴的畏惧。后半部分通过宫廷的反应,揭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对忠臣的不公。最后一句“曷不早赦临江王,孝子忠臣两无伤”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忠臣的同情,体现了诗人对正义和道德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