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蒙泉方伯惠物

远传珍赐向岩居,风雨遥深拥弊庐。 稚子扫云冲晓径,野人清盥折缄书。 幽怀阅世常怜癖,硕德如公自不迂。 再拜峰头勤使者,白云瞻望更踟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方伯:古代诸侯中的领袖之称,谓为一方之长。明清时用作对布政使的称呼。
  • 惠物:赠送的物品。
  • 岩居:居住在山洞或岩洞中,指隐居。
  • 弊庐:破旧的房屋,谦称自己的家。
  • 稚子:幼子,小孩。
  • 扫云:比喻扫除障碍,此处指清扫道路。
  • 冲晓:拂晓时分。
  • 野人:指乡野之人,诗人自谦之词。
  • 清盥:清洗,盥洗。
  • 折缄书:打开封好的书信。
  • 幽怀:深藏于内心的情感。
  • 阅世:经历世事。
  • 怜癖:喜爱成癖。
  • 硕德:大德,指品德高尚。
  • 不迂:不迂腐,指思想开明,不拘泥于旧规。
  • 再拜:古代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
  • 使者:奉命办事的人。
  • 瞻望:远望,期待。
  • 踟蹰:徘徊不前,犹豫。

翻译

远方传来珍贵的赐予,正面向我隐居的山洞,风雨中我深深感受到这份遥远的关怀,守护着我破旧的居所。清晨,我的小孩清扫着通往山洞的小径,而我这个乡野之人则在清洗后打开了封好的书信。我内心深处的情感,经历世事,常常因为喜爱而成为癖好,而像您这样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不会拘泥于旧规。我在山峰之巅再次向使者行礼,远望着白云,心中充满了期待与犹豫。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赠送物品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隐居生活的简朴与宁静。诗中,“稚子扫云冲晓径”和“野人清盥折缄书”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细节,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情怀。末句“再拜峰头勤使者,白云瞻望更踟蹰”则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与期待,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犹豫和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友情的珍视。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