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阙

元嘉修内政,江左乃宴宁。 淳熙急外攘,庶事实励精。 再举再辱师,戎马反纵横。 拓跋威方振,完颜治复平。 两劲迫自完,谁能问合并。 少保痛朱仙,太尉悔崤?。 事机苟一失,千载遂无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此处指代南朝宋时期。
  • 修内政:指整顿和加强国内政治。
  • 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南朝宋的统治区域。
  • 宴宁:安定平静。
  • 淳熙:南宋孝宗赵昚的年号,此处指代南宋时期。
  • 外攘:对外抵御。
  • 励精:努力精进。
  • 辱师:战败,使军队受辱。
  • 戎马:指战争。
  • 纵横:横冲直撞,形容战争的混乱状态。
  • 拓跋:指北魏的皇族拓跋氏。
  • 完颜:指金朝的皇族完颜氏。
  • 劲迫:强劲有力。
  • 合并:指统一。
  • 少保:指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曾任少保。
  • 朱仙:指朱仙镇,岳飞在此遭遇挫败。
  • 太尉:指韩世忠,南宋抗金名将,曾任太尉。
  • 崤?:指崤山,韩世忠在此遭遇挫败。

翻译

在元嘉时期,南朝宋通过整顿内政,使得江东地区得以安定平静。到了淳熙年间,南宋急于对外抵御外敌,努力精进国家事务。然而,两次军事行动都以失败告终,战乱再次横行。北魏的拓跋氏和金朝的完颜氏威势正盛,他们的统治逐渐稳定。两个强大的政权各自为政,难以实现统一。岳飞在朱仙镇遭遇挫败,韩世忠在崤山后悔不已。一旦错失良机,千载难逢的成就便无法实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南朝宋和南宋两个时期的对比,展现了内政与外攘的关系,以及战争与政治的复杂互动。诗中,“元嘉修内政,江左乃宴宁”与“淳熙急外攘,庶事实励精”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强调内政的重要性,后者则突出了对外抵御的迫切性。后文通过列举历史事件,如岳飞和韩世忠的失败,强调了时机的重要性,一旦失去,便难以挽回。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时局的忧虑。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