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阙
天厌五季腥,时复一扫之。
存者旦暮人,焉能辨华夷。
冯公岂不伟,于节安所施。
信心白刃间,荣贵保期颐。
千秋蒙垢污,所救亦不訾。
二石一海鸥,古称图澄师。
儒者所不道,西竺将取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五季腥:指五代时期的混乱和血腥。
- 旦暮人:形容人生命短暂,朝不保夕。
- 华夷:指中原文明与边疆民族的区分。
- 冯公:指冯道,五代时期的政治家。
- 于节安所施:在关键时刻如何施展才能。
- 白刃间:指生死关头。
- 期颐:指百岁,长寿。
- 垢污:污点,耻辱。
- 不訾:不可估量,无法计算。
- 二石一海鸥:比喻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对比。
- 图澄师:指图澄,东晋时期的佛教高僧。
- 西竺:指印度,佛教的发源地。
翻译
天意厌恶五代时期的混乱与血腥,时常会将其一扫而空。存活下来的人生命短暂,朝不保夕,又怎能分辨出中原文明与边疆民族的差异呢?冯道难道不伟大吗?但在关键时刻,他的才能又如何施展呢?在生死关头,他依然保持着对信仰的忠诚,期望能够长寿。即使千年之后,他的名声可能蒙受污点,但他所做的贡献也是无法估量的。就像两块石头和一只海鸥之间的联系,古人称图澄为大师。儒家学者不谈论这些,而印度却将这些视为珍贵。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五代时期混乱与血腥的描绘,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厌恶和对存活下来的人的同情。诗中通过对冯道的评价,展现了在关键时刻保持信仰和忠诚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比喻和对比,强调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珍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