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东牟道中有作

策骑缘海壖,兴发遂忘疲。 将晞九阳发,思振三神衣。 如何悲泉侧,阳乌欲罢飞。 川后约其波,以待朱轮归。 柳色有遗景,梓里无停晖。 空青就磨灭,光景向熹微。 二气既不分,吾人安敢违。 改辔趣林薄,命烛叩衡扉。 有酒但为欢,无酒且息机。 天鸡在东方,三鸣不须斯。 庶哉咸池浴,万象同赫羲。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薄暮:傍晚。
  • 东牟:地名,今山东省牟平县。
  • 策骑:骑马。
  • 海壖:海边。
  • 九阳:指太阳。
  • 三神:指天、地、人三神。
  • 阳乌:指太阳。
  • 川后:河神。
  • 朱轮:红色的车轮,古代高官所乘的车。
  • 梓里:故乡。
  • 空青:指天空。
  • 光景:日光。
  • 二气:指阴阳二气。
  • 林薄:草木丛生的地方。
  • 衡扉:门。
  • 天鸡:神话中的鸟,日出时鸣叫。
  • 咸池:神话中的池,太阳沐浴的地方。
  • 赫羲:光明照耀。

翻译

傍晚时分,我骑马沿着东牟的海边,兴致勃发,忘记了疲劳。我期待着太阳的升起,想象着自己能穿上三神的衣裳。然而,在悲伤的泉水旁,太阳似乎要停止飞翔。河神约束了波涛,等待着高官的车轮归来。柳树的影子还有残留,故乡的阳光却不停留。天空的青色即将消逝,日光也变得微弱。阴阳二气既然不分,我们人类又怎能违背自然规律呢?我改变了马匹的方向,命令人点亮蜡烛,敲响门扉。有酒就尽情欢乐,没有酒就暂时放下世俗的纷扰。天鸡在东方鸣叫,三次鸣叫后不需要再等待。希望能在咸池中沐浴,让万物一同在光明中照耀。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傍晚海边骑行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神话元素,如“九阳”、“三神”、“阳乌”等,增强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哲理意味。同时,诗人通过对光影变化的细腻描绘,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