婿陈子行儿鲲同游太学

太学惭予旧典型,兹游何必减趋庭。 谈交到处须三益,灯火随时对六经。 老我骥心先按伏,逢人莺语谢丁宁。 天涯不尽临岐话,儿女无忘把袂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学:古代官办的最高学府。
  • 趋庭:指在父亲面前受教。
  • 三益:指三种有益的朋友,出自《论语》。
  • 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六部儒家经典。
  • 骥心:比喻雄心壮志。
  • 按伏:压抑,克制。
  • 莺语:比喻美妙的言辞。
  • 丁宁:叮嘱,告诫。
  • 临岐:分别时的路口。
  • 把袂:握手,表示亲密。

翻译

在太学中,我曾是学习的典范,这次游览何必逊色于在父亲面前的学习。 交谈到处都能得到三种有益的朋友,灯火下随时可以对读六经。 我压抑着自己的雄心壮志,遇到人时用美妙的言辞谢绝叮嘱。 在分别的路口,我们不尽地交谈,儿女们不要忘记握手听我说话。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太学生活的怀念和对学问的追求。诗中“太学惭予旧典型”一句,既显示了作者在太学时的学术地位,也透露出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后文通过“谈交到处须三益,灯火随时对六经”展现了作者对交友和学习的重视。末句“儿女无忘把袂听”则流露出对家人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家庭的双重关怀。

王弘诲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