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学:古代官办的最高学府。
- 趋庭:指在父亲面前受教。
- 三益:指三种有益的朋友,出自《论语》。
- 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六部儒家经典。
- 骥心:比喻雄心壮志。
- 按伏:压抑,克制。
- 莺语:比喻美妙的言辞。
- 丁宁:叮嘱,告诫。
- 临岐:分别时的路口。
- 把袂:握手,表示亲密。
翻译
在太学中,我曾是学习的典范,这次游览何必逊色于在父亲面前的学习。 交谈到处都能得到三种有益的朋友,灯火下随时可以对读六经。 我压抑着自己的雄心壮志,遇到人时用美妙的言辞谢绝叮嘱。 在分别的路口,我们不尽地交谈,儿女们不要忘记握手听我说话。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太学生活的怀念和对学问的追求。诗中“太学惭予旧典型”一句,既显示了作者在太学时的学术地位,也透露出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后文通过“谈交到处须三益,灯火随时对六经”展现了作者对交友和学习的重视。末句“儿女无忘把袂听”则流露出对家人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家庭的双重关怀。
王弘诲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
王弘诲的其他作品
- 《 寿许鉴垣七十 》 —— [ 明 ] 王弘诲
- 《 癸卯春日同林宪副许给谏杨邑簿郑冯谢三文学登明昌塔绝顶 》 —— [ 明 ] 王弘诲
- 《 送梁浮山舍人往濮阳祭葬尚书苏公 》 —— [ 明 ] 王弘诲
- 《 吕公洞 》 —— [ 明 ] 王弘诲
- 《 同黎岱屿年丈海珠寺眺望 》 —— [ 明 ] 王弘诲
- 《 癸丑七月八日贱生七十有二初度日举高年会约家兄八十翁德铭偕莫吴周程褚五老在坐合五百馀岁爰赋诗五言古风七章以侑寿觞云 》 —— [ 明 ] 王弘诲
- 《 新乐王晚年得子歌 》 —— [ 明 ] 王弘诲
- 《 嬴惠庵十景诗为邓元宇将军赋莲峰映水 》 —— [ 明 ] 王弘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