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归候旨集杜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涯霜雪霁全消。 久知白发非春事,未有涓埃答圣朝。 多病穷愁常阒寂,独能无意向渔樵。 欲填沟壑惟疏放,回首扶桑铜柱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乞归:请求退休。
  • 候旨:等待皇帝的旨意。
  • 形容:外貌,容貌。
  • (jì):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 涓埃:比喻微小的贡献。
  • 圣朝:指当时的明朝。
  • 阒寂(qù jì):寂静无声。
  • 渔樵:渔夫和樵夫,泛指隐居生活。
  • 填沟壑:比喻死亡。
  • 疏放:放纵不羁。
  • 扶桑:神话中的树木,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可能指日本。
  • 铜柱标:古代的一种标志,这里可能指边界的标志。

翻译

在江边,我独自一人,容颜已显老态,天涯的霜雪已经全部消融,天空放晴。 早已知道白发并非春天的景象,但我还没有做出微小的贡献来回报圣明的朝代。 多病和贫穷让我常常感到寂静无声,只有我无意于渔夫和樵夫的隐居生活。 我想要填满沟壑,只有放纵不羁,回首望去,扶桑的铜柱标志在远方。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王弘诲在请求退休并等待皇帝旨意时的心情。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老态和孤独,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遗憾。同时,诗人的多病和贫穷使他感到生活的寂静,但他仍然保持着一种放纵不羁的态度,不愿完全沉溺于隐居生活。最后,诗人回首远方的扶桑铜柱,可能象征着对远方的向往或对过去的回忆。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真实的内心世界。

王弘诲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