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岁暮:年末。
- 即事:即兴之作,指诗人在特定时刻的所见所感。
- 杂言:指诗中包含了多种情感和思考。
- 乡邑雠:乡邑的仇敌,这里指天灾人祸。
- 疫鬼:比喻瘟疫。
- 侵:侵袭。
- 尽室:全家。
- 委阳侯:委,放弃;阳侯,古代传说中的波涛之神,这里指波涛,比喻死亡。
- 长吏:地方官吏。
- 凶岁:灾荒之年。
- 累囚:囚犯,这里指受苦的百姓。
- 丈夫:男子汉。
- 七尺:指身躯,古代以七尺为成年男子的标准身高。
- 岂但:岂止。
- 妻子谋:为妻子儿女谋划。
- 朝粥与夕蔬:早晚的简陋饮食。
- 良足羞:实在令人羞愧。
翻译
天地难道不仁慈吗?却降下灾难作为乡邑的仇敌。 瘟疫日夜侵袭,全家都像被波涛吞没。 地方官吏在灾荒之年,存活下来的人也像囚犯一样受苦。 男子汉拥有七尺之躯,岂止是为了妻子儿女谋划。 早晚的简陋饮食,只为了一饱,实在令人羞愧。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末年社会的苦难景象,通过天灾人祸的描写,展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诗中,“天地岂不仁”一句,直接质问天地的无情,表达了对天灾的无奈与愤怒。后文通过对疫鬼、长吏的描绘,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间的苦难。最后,诗人以“丈夫具七尺”自勉,表达了对个人责任的认识,以及对简朴生活的自省和羞愧,体现了诗人深沉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