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杂兴

· 王洪
古戍暮云深,飞沙起夕阴。 人烟迷草泽,客路出榆林。 日落空山兽,风高火野禽。 前程殊未已,弥惬壮游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古戍(gǔ shù):古代的边防城堡。
  • 暮云深:傍晚的云层很厚。
  • 飞沙:被风吹起的沙尘。
  • 夕阴:傍晚的阴霾。
  • 人烟:指人类居住的地方。
  • 草泽:草木丛生的湿地。
  • 客路:旅人的路途。
  • 榆林:榆树成林的地方。
  • 空山兽:山中野兽因日落而隐匿。
  • 风高:风力很大。
  • 火野禽:野禽在风中飞翔,如同火焰一般。
  • 前程:未来的路途。
  • 殊未已:尚未结束。
  • 弥惬(mí qiè):更加满足。
  • 壮游心:壮志豪情的旅行心情。

翻译

在古老的边防城堡旁,傍晚的云层厚重,飞沙在夕阳的阴霾中起舞。 人类的居住地隐没在草木丛生的湿地中,旅人的路途穿越榆树成林的地方。 太阳落下,山中的野兽隐匿不见,风力强劲,野禽在空中飞翔,如同火焰一般。 未来的路途尚未结束,这更加满足了我的壮志豪情的旅行心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旅人在傍晚时分穿越边疆的景象,通过“古戍”、“暮云深”、“飞沙”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茫、辽阔的边塞氛围。诗中“人烟迷草泽,客路出榆林”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而“日落空山兽,风高火野禽”则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与野性。最后两句“前程殊未已,弥惬壮游心”抒发了旅人对未知道路的向往和对壮游生活的满足,体现了诗人豪迈的情怀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王洪

明浙江钱塘人,字希范,号毅斋。少年时才思颖发,洪武二十九年成进士,年仅十八。永乐初入翰林为检讨,与修《大典》。帝颁佛曲于塞外,逡巡不应诏为文,受排挤,不复进用。与当时王称、王恭、王褒称词林四王,均有才名。 ► 3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