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宪副小洛访予青萝山中失迓诗以谢之

使君高谊动遐陬,浒迹林栖亦访求。 屡惠缄书来海上,远乘飞鹢到江头。 閒情雅况归泉石,文盖华裾狎鹭鸥。 愧却山人踪迹远,不将双鹤侯芳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宪副:明代对按察副使的尊称。
  • 小洛:人名,即何宪副。
  • 青萝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失迓:未能迎接。
  • 遐陬:偏远的角落。
  • 浒迹林栖:在林间水边隐居。
  • 缄书:书信。
  • 飞鹢:古代船头画有鹢鸟的船,此处指船。
  • 江头:江边。
  • 閒情雅况:闲适的心情和高雅的情趣。
  • 泉石:指山林自然景致。
  • 文盖华裾:形容穿着华丽。
  • 狎鹭鸥:亲近鹭鸟和鸥鸟,比喻隐居生活。
  • 山人:隐士,此处指作者自己。
  • 双鹤:成对的鹤,常用来象征隐士的高洁。
  • 芳洲:长满芳草的小洲,常用来指隐居之地。

翻译

何宪副小洛远道而来,探访我隐居的青萝山,可惜我未能迎接,特此写诗表达歉意。

使君您的高尚情谊感动了偏远之地,连我在林间水边的隐居之地也被您寻访。您多次从海上寄来书信,又乘船远道来到江边。您闲适的心情和高雅的情趣都归于山林自然,穿着华丽,亲近鹭鸟和鸥鸟。我深感惭愧,作为山人,我的踪迹已远,未能像双鹤那样在芳洲等候您的到来。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何宪副远道来访却未能迎接的歉意,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飞鹢”、“泉石”、“双鹤”等,营造出一种高雅脱俗的隐居氛围。通过对比何宪副的“文盖华裾”与自己的“山人踪迹远”,作者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敬仰以及对自己隐居生活的自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明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