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方警报丛至用成孤愤投寄翁朱二公

淮海惊鳞踊,江介衡波流。 会稽栖组练,槜李集星斿。 鹊兴晋阳甲,猬起牂牁雠。 闽岭无完土,燕秦鲜宿糇。 谁谓八纮广,束我如一抔。 戢戢趍亨士,寥寥倾否猷。 结发辞家食,举宗被恩休。 陈列郎署间,剖符东海陬。 揣分虽不任,匪职难为谋。 慨矣扶风啸,越石不梦周。 率尔千乘答,仲尼或哂由。 况乃我严君,受寄在戎辀。 曾是北顾纾,缅怀中制忧。 久戍赋清人,零雨东山遒。 回光冀日月,返驾贲林丘。 请用微薄躬,上为君父酬。 七尺终归尽,寸心谁与投。 进虞处堂燕,退愧营巢鸠。 投分报公父,裁书谢阿游。 方驾骋天衢,执鞭如可求。 毋使局足鸣,重贻伯乐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淮海惊鳞踊:淮海地区的鱼群惊慌跳跃,比喻局势动荡。
  • 江介衡波流:江边的波浪汹涌,比喻社会动荡不安。
  • 会稽栖组练:会稽山中驻扎着军队。
  • 槜李集星斿:槜李(地名)聚集了许多星宿般的人才。
  • 鹊兴晋阳甲:鹊鸟在晋阳(地名)筑巢,比喻晋阳有战事。
  • 猬起牂牁雠:猬(刺猬)在牂牁(地名)出现,比喻当地有敌对势力。
  • 闽岭无完土:闽岭地区土地破碎,无法完整。
  • 燕秦鲜宿糇:燕秦地区缺少粮食储备。
  • 八纮:指天地四方。
  • 一抔:一捧土,比喻极小。
  • 戢戢趍亨士:戢戢(整齐的样子)的士人趋向亨通。
  • 寥寥倾否猷:寥寥无几的人能够倾诉否定的计谋。
  • 结发辞家食:成年后离家自食其力。
  • 举宗被恩休:整个家族受到恩惠和休息。
  • 陈列郎署间:在官署中陈列。
  • 剖符东海陬:分发符信到东海的边远地区。
  • 揣分虽不任:虽然自知能力不足。
  • 匪职难为谋:不是自己的职责难以谋划。
  • 扶风啸:在扶风(地名)发出啸声,表达忧国之情。
  • 越石不梦周:越石(人名)不再梦想周朝的复兴。
  • 率尔千乘答:随意地回答千乘(指诸侯)的问题。
  • 仲尼或哂由:孔子或许会嘲笑这种行为。
  • 严君:指父亲。
  • 受寄在戎辀:受命于军车之上,指承担军事任务。
  • 曾是北顾纾:曾经北望以缓解忧虑。
  • 缅怀中制忧:深思熟虑以控制忧虑。
  • 久戍赋清人:长期戍守,赋诗表达清高之人。
  • 零雨东山遒:零星的雨落在东山,形容凄凉。
  • 回光冀日月:希望日月回光,比喻希望国家复兴。
  • 返驾贲林丘:返回林丘,指归隐。
  • 请用微薄躬:请用我微薄的力量。
  • 七尺终归尽:七尺之躯终将消逝。
  • 寸心谁与投:心中所想无人可分享。
  • 进虞处堂燕:前进则担心如堂上燕子。
  • 退愧营巢鸠:后退则愧对营巢的斑鸠。
  • 投分报公父:投靠分封之地以报答公父。
  • 裁书谢阿游:写信感谢朋友。
  • 方驾骋天衢:正驾驰骋于天街。
  • 执鞭如可求:如果可以追求,愿意执鞭跟随。
  • 毋使局足鸣:不要让局促的足音响起。
  • 重贻伯乐羞:不要让伯乐感到羞愧。

翻译

淮海地区的鱼群惊慌跳跃,江边的波浪汹涌,会稽山中驻扎着军队,槜李聚集了许多星宿般的人才。鹊鸟在晋阳筑巢,刺猬在牂牁出现,闽岭地区土地破碎,燕秦地区缺少粮食储备。谁说天地四方广大,我却感觉自己如同一捧土般渺小。整齐的士人趋向亨通,而能够倾诉否定计谋的人寥寥无几。成年后离家自食其力,整个家族受到恩惠和休息。在官署中陈列,分发符信到东海的边远地区。虽然自知能力不足,但不是自己的职责难以谋划。在扶风发出啸声,越石不再梦想周朝的复兴。随意地回答诸侯的问题,孔子或许会嘲笑这种行为。我的父亲承担着军事任务,我曾北望以缓解忧虑,深思熟虑以控制忧虑。长期戍守,赋诗表达清高之人,零星的雨落在东山,形容凄凉。希望日月回光,比喻希望国家复兴,返回林丘,指归隐。请用我微薄的力量,上为君父酬。七尺之躯终将消逝,心中所想无人可分享。前进则担心如堂上燕子,后退则愧对营巢的斑鸠。投靠分封之地以报答公父,写信感谢朋友。正驾驰骋于天街,如果可以追求,愿意执鞭跟随。不要让局促的足音响起,不要让伯乐感到羞愧。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个人的忧国之情。诗中通过淮海、江介等地的景象,以及会稽、槜李等地的军事和人才聚集,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不安。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力量微薄,但愿意为国家尽忠的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家族和个人命运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