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寄伯玉司马

古道邈以乖,雅尚人自疑。 日余与君子,结发媚清时。 弃置何足言,千秋以为期。 邹律嘘春阳,被者尚参差。 见龙虽在田,文明光四垂。 凤衰将何道,六融犹未摧。 逝将因风往,消摇于咸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古道:古代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
  • (miǎo):遥远。
  • :背离,不一致。
  • 雅尚:高雅的志趣。
  • 结发:古代指男子成年,这里指成年时期。
  • :迎合,取悦。
  • 清时:清平的时代。
  • 弃置:抛弃,放弃。
  • 千秋:千年,比喻时间长久。
  • 邹律:古代传说中能吹奏出春天气息的律管。
  • :吹气。
  • 春阳:春天的阳光。
  • 被者:覆盖的地方。
  • 参差(cēn cī):不齐,这里指不均匀。
  • 见龙在田:《易经》中的卦象,比喻有德之人虽未显达但已有德行。
  • 文明:文化,文采。
  • 四垂:四周。
  • 凤衰:凤凰衰落,比喻贤人失势。
  • 六融:六合,指天地四方,这里指宇宙万物。
  • :摧毁,破坏。
  • 逝将:即将。
  • 因风往:随风而去。
  • 消摇:逍遥,自由自在。
  • 咸池: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传说中太阳沐浴的地方。

翻译

古代的道德规范已经遥远且与现实不符,人们对于高雅的志趣自然有所怀疑。我与君子,在成年之际迎合这清平的时代。抛弃那些不值得谈论的事情,将千年的长久作为我们的期望。邹律吹出的春天气息,覆盖的地方尚不均匀。有德之人虽未显达,但他的文明光辉已经照耀四周。凤凰衰落了,我们该如何是好,宇宙万物尚未被摧毁。我即将随风而去,在咸池中自由自在地逍遥。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道德规范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展现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古道”、“雅尚”、“邹律”、“见龙在田”等,增强了诗歌的意象和深度。通过对古代与现实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