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宁兄过访挟客曰来君者其名相如其字不疑与谈而悟则吾贞吉先生也喜而赋长篇赠之
本宁别燕中,十见秋草白。
忽通应门刺,使我倒双舄。
鸦鬓犹未苍,虬髯顿成赤。
寒暄未及展,已进所携客。
轻褣乍飘扬,朱辅吐温晰。
晔然一顾盻,光彩映萝薜。
姓疑护儿后,名自长卿得。
稍停见隆准,薆语通促膝。
始悟自陶徙,翻称范少伯。
纵复紫可怜,宁夺南离色。
不戴远游冠,却杖远游策。
黄鹄摩天来,肯作樊笼翮。
剥枣温浊醪,展歌恣欢噱。
床头挂君画,袖中出君迹。
神交复会面,数载今一夕。
却顾斗柄间,参商当不隔。
勿问王孙归,所愁关尹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本宁:李本宁,人名。
- 燕中:指北京。
- 应门刺:指门童通报来访者的名片。
- 双舄:古代的一种鞋,这里指作者自己。
- 鸦鬓:乌黑的鬓发。
- 虬髯:卷曲的胡须。
- 寒暄:问候与应酬。
- 轻褣:轻薄的衣裳。
- 朱辅:红色的面颊。
- 晔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 顾盻:回头看。
- 萝薜:萝和薜,两种植物,这里指周围的环境。
- 护儿:人名,可能指某位历史人物或虚构人物。
- 长卿:司马相如的字。
- 隆准:高鼻梁。
- 薆语:低声细语。
- 陶徙:指陶渊明,这里可能指隐居。
- 范少伯: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以智谋著称。
- 南离色:指南方的色彩,这里可能指某种特定的颜色或象征。
- 远游冠:古代官员出使时戴的帽子。
- 远游策:出行的计划或策略。
- 黄鹄:天鹅,比喻高远。
- 樊笼:鸟笼,比喻束缚。
- 剥枣:剥开枣子。
- 浊醪:浊酒。
- 欢噱:欢笑。
- 神交:精神上的交往。
- 斗柄:北斗七星的柄,这里指天空。
- 参商:参星和商星,两者在天空中不会同时出现,比喻分离。
- 王孙:贵族子弟。
- 关尹:古代官名,这里可能指某位官员或守关的人。
翻译
李本宁从北京来访,已经十年未见,秋草已白。突然门童通报他的到来,让我激动得连鞋都穿反了。他的黑发依旧,胡须却已泛红。我们还未及寒暄,他已介绍带来的客人。客人穿着轻薄的衣裳,面颊红润,温文尔雅。他一回头,光彩照亮了周围的环境。我猜想他的姓氏可能与护儿有关,名字则让人想起司马相如。稍作停留,我们看到他高高的鼻梁,低声细语中我们促膝长谈。我这才明白他从陶渊明的隐居地迁来,却被称为范蠡。即使紫色再可爱,也不能夺去南方的色彩。他没有戴远游的帽子,却手持远游的策略。像天鹅一样高飞而来,却不愿做笼中的鸟。我们剥开枣子,喝着浊酒,尽情欢笑。床头挂着你的画,袖中藏着你的作品。精神上的交往终于在今晚得以见面。回头看看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参星和商星应该不会相隔太远。不要问贵族子弟何时归来,我所担心的是被关尹认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世贞与久别重逢的李本宁及其带来的客人的欢聚场景。诗中通过对李本宁和客人的外貌、举止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他们的风采和气质。诗人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