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筠窝卷歌

华翁之窝字绿筠,第云不可无此君。 手种淇园三万个,一一青含太古文。 龙鳞陡擘榖后雨,凤尾直破松梢云。 为君传神者谁氏,醉沈淋漓走元气。 敲戛犹馀金石音,纵横不见龙蛇字。 此君与翁俱有孙,琅玕肯让吾家门。 夹池檀栾借馀润,茂林风流依旧论。 阿戎昔作童子游,把臂三日山中留。 卷头虽失王大令,眼底复得文湖州。 文君妙手称三绝,墨池片片墨琼屑。 已教春雪擅前贤,况是秋霜同晚节。 此图再更人再徂,恍然若对黄公垆。 未穷尘代沧桑事,嵇阮于今不可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绿筠(yún):绿色的竹子。
  • 淇园:古代著名的竹林,位于今河南省淇县。
  • 太古文:古代的文字或纹饰。
  • 龙鳞:比喻竹叶。
  • 榖(gǔ)后雨:雨后的景象。
  • 凤尾:比喻竹叶。
  • 醉沈:沉醉。
  • 元气:指画中的生动气韵。
  • 金石音:比喻坚硬、清脆的声音。
  • 龙蛇字:比喻书法的笔势。
  • 琅玕(láng gān):美玉,比喻竹子。
  • 檀栾:美好的样子。
  • 风流:指文雅、有才华。
  • 阿戎:对年轻男子的称呼。
  • 王大令:指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
  • 文湖州:指文征明,明代著名书画家。
  • 墨琼屑:比喻墨迹。
  • 春雪:比喻文征明的书法。
  • 秋霜:比喻晚年的成就。
  • 黄公垆:指黄庭坚,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 嵇阮:指嵇康和阮籍,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思想家。

翻译

华翁的居所名为绿筠窝,他说这里不能没有这绿竹。他亲手在淇园种下了三万株竹子,每一株都青翠欲滴,仿佛蕴含着太古的文字。竹叶如龙鳞般陡然裂开,雨后的景象;又如凤尾直破松梢上的云雾。为这绿筠窝传神的是谁呢?是那位沉醉于创作,挥洒自如的画家。他的画作敲击起来仿佛还能听到金石般的声音,但不见龙蛇般的书法笔势。这竹子与华翁都有后代,琅玕般的美玉也不肯让给其他家门。夹池的檀栾借来了余润,茂林中的风流依旧被人们讨论。阿戎曾作为童子在这里游玩,把臂三天在山中停留。虽然失去了王羲之的书法,但眼前又得到了文征明的画作。文征明的手艺被称为三绝,墨迹如片片墨琼屑。已经让春雪般的书法超越了前贤,何况是秋霜般的晚年成就。这幅画经历了两次更迭,人物也经历了两次变迁,仿佛面对着黄庭坚的酒垆。还未穷尽人世的沧桑事,嵇康和阮籍这样的人如今已不可呼唤。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华翁绿筠窝的清幽景致,通过竹子的形象展现了主人的高洁品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如“龙鳞”、“凤尾”等生动描绘了竹子的形态,同时通过对文征明、王羲之等书画家的提及,展现了作者对艺术的推崇。结尾处的“嵇阮于今不可呼”则流露出对古代文人风骨的怀念与对现实世界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往昔文人风流的追忆。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