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邯郸丛台有感作丛壹行

邯郸丛台已非旧,请说邯郸旧时有。吴家倩女苕乍荣,和氏连城月初剖。 台上奏伎邯郸姬,台下拔刃邯郸儿。衔将恩去身俱贱,报得雠来主不知。 君莫谓平原好公子,三千去后应无几。堂中客傍信陵门,军前士死长平垒。 丛台不尽更檀台,回首豪华安在哉。自是鲁连东海蹈,千秋白日耸蓬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邯郸丛台: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古代著名的游览胜地。
  • 吴家倩女:指美丽的女子。
  • (tiáo):一种植物,此处比喻女子的美貌。
  • 和氏连城:指和氏璧,比喻珍贵无比。
  • 奏伎:表演技艺。
  • 衔恩:受恩。
  • (chóu):仇敌。
  • 平原好公子:指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
  • 信陵门:信陵君的门下,信陵君也是战国四公子之一。
  • 长平垒:长平之战的发生地,此战秦国大败赵国。
  • 檀台:另一处古代台阁,与丛台相似。
  • 鲁连:即鲁仲连,战国时期的著名辩士。
  • 东海蹈:指鲁仲连投海自尽的传说。
  • 蓬莱:神话中的仙山,比喻高远不可及的地方。

翻译

邯郸的丛台已非昔日模样,让我来述说邯郸往昔的辉煌。那时有如吴家美丽的女子,美貌如苕花初绽;又有如和氏璧般的珍宝,价值连城。 台上是邯郸的女子表演技艺,台下是邯郸的勇士拔剑相向。他们受恩后身份依旧卑微,报仇后主人却不知情。 请不要说平原君是好公子,他的三千门客离去后所剩无几。他的堂中客曾依附信陵君,而他的军士却战死在长平之垒。 丛台之外还有檀台,回首往昔的豪华,如今安在?鲁仲连最终投海自尽,千秋之后,他的名声如白日照耀蓬莱仙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邯郸丛台的描绘,抒发了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与对现实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对比和典故,如吴家倩女与和氏连城的比喻,以及平原君、信陵君、长平之战的提及,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物的命运。结尾提到鲁仲连的传说,表达了对高尚气节和不朽名声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对历史和人生深刻思考的艺术体现。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