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陆叟移居吴城以上元夕生儿友人索赠

君是东海人,却爱吴阊土。抱得照乘珠,一朝归合浦。 此珠煜煜光欲然,掌上谁能不见怜。来从老蚌无双美,把向明蟾一对圆。 银灯膏火千门动,上元夫人亲抱送。他年拂拭向秦廷,十五连城玉争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崇明:地名,位于今上海市崇明区。
  • 陆叟:指陆姓的老者。
  • 吴城:指苏州,古称吴。
  • 上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
  • 友人索赠:朋友请求赠诗。
  • 东海人:指来自东海附近的人,这里可能指崇明。
  • 吴阊土:指苏州的土地。
  • 照乘珠:传说中的宝珠,能照亮车辆。
  • 合浦:地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产珠闻名。
  • 煜煜:形容光亮。
  • :同“燃”,燃烧。
  • 老蚌:比喻年老的母亲。
  • 明蟾:指月亮,这里比喻孩子的光辉。
  • 银灯膏火:指元宵节夜晚的灯火。
  • 上元夫人:指神话中的上元夫人,这里比喻孩子的母亲。
  • 拂拭:擦拭,这里比喻培养。
  • 秦廷:指秦朝的朝廷,这里比喻朝廷或国家。
  • 十五连城:比喻极其珍贵。

翻译

你是来自东海的人,却爱上了吴地的土地。你怀中藏着一颗照亮车辆的宝珠,如今这颗宝珠归于了合浦。 这颗宝珠光芒四射,仿佛要燃烧起来,谁能在手掌上不怜爱它呢?它来自一位年老的母亲,却无双地美丽,与明亮的月亮一样圆满。 元宵节的夜晚,千家万户的灯火闪烁,上元夫人亲自将这宝珠送来。将来在秦廷中擦拭它,它将如同十五座连城一样珍贵。

赏析

这首诗是王世贞赠给一位从崇明移居苏州的老者,其在上元夜喜得贵子的作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照乘珠”比喻新生的孩子,寓意其珍贵和光明未来。通过“老蚌”与“明蟾”的对比,强调了孩子的非凡与母亲的伟大。最后以“十五连城”比喻孩子的未来将无比辉煌,寄托了诗人对新生儿的美好祝愿和对老者家族的赞美。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