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自解郧节归耕无事屈指贵游申文外之好者得十人次第咏之袁太常洪愈
昔余客武昌,诣台受束约。
夫君实同好,居体意相托。
天然圭璋器,何必问雕琢。
乘时佐铨府,和光聊画诺。
循吏乃其余,映照亦不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解郧节:解除郧阳的职务。郧节,指在郧阳的官职。
- 归耕:回家务农。
- 屈指:扳着指头计算。
- 贵游:指贵族或显贵人物。
- 申文:指书信往来。
- 外之好:指外部的友谊或交往。
- 次第:依次。
- 咏之:歌颂或赞美。
- 圭璋器:比喻人的品质高洁。
- 雕琢:原指雕刻玉石,这里比喻人为的修饰或改变。
- 乘时:利用时机。
- 佐铨府:协助选拔官员的机构。
- 和光:调和光色,比喻和合众人。
- 画诺:签字表示同意。
- 循吏:遵循规矩的官员。
- 映照:比喻影响或作用。
翻译
昔日我客居武昌,前往官署接受约束。 与你实有共同的爱好,居住时心意相托。 你天生具有高洁的品质,何需外在的雕琢。 趁时机协助选拔官员,与众人和谐共处,只是签字同意。 作为遵循规矩的官员,你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袁太常洪愈的赞美和敬仰。诗中,“圭璋器”比喻袁太常洪愈的高洁品质,而“何必问雕琢”则强调其自然天成,无需外在修饰。后文提到袁太常在官场中的作为,既能在选拔官员时发挥作用,又能与人和睦相处,显示出其卓越的才能和人格魅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袁太常洪愈的非凡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