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二首

九夏酷暑愁已过,江城一雨更相宜。 火云旱魅潜形候,竹杖芒鞋得意时。 遂有霞光明野岸,伫看山色入荷卮。 人间安得秋长在,日日凉风拂钓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夏:指夏季的九十天,即整个夏天。
  • 酷暑:极其炎热的夏天。
  • 火云:形容夏日天空中的云彩,因其颜色红如火而得名。
  • 旱魅:传说中的旱灾之神,这里指旱灾。
  • 竹杖芒鞋:竹制的手杖和草鞋,常用来形容隐士或游人的装束。
  • 霞光:日出或日落前后,阳光透过云层时出现的彩色光。
  • 伫看:长时间地站着看。
  • 荷卮:荷叶做成的酒杯。
  • 钓丝:钓鱼用的线。

翻译

整个夏天的高温酷暑已经过去,江城下了一场雨后更加宜人。 夏日的火云和旱灾之神都已不见踪影,此时手持竹杖,脚踏草鞋,心情舒畅。 田野岸边闪耀着霞光,我长时间地站着,欣赏着山色,仿佛能将这美景收入荷叶酒杯之中。 真希望秋天能永远停留,每天都能享受凉风拂过钓鱼线的惬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酷暑过后,一场及时雨带来的清凉与宁静。诗中,“火云旱魅潜形候”形象地表达了旱灾的消退,而“竹杖芒鞋”则勾勒出一幅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画面。末句“日日凉风拂钓丝”更是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深切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