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通帅袁君正

忆昨匈奴十万骑,连烽上烛甘泉红。 穹庐韦鞲蔽原野,殷殷鼓角驱丰霳。 老人伏颈刃洗血,少女椎结骑花骢。 岂无棘门诸将士,噤手欲堕乌号弓。 是时兵机戒顷刻,天子昼坐明光宫。 敖仓积粟数百万,不救赍敌何匆匆。 相言主臣幸无恙,蜡书直入回重瞳。 节符三发旌守土,益以副帅今袁公。 袁也手提一长剑,灿如白雪凌崆峒。 恩收健儿共肝胆,气夺万众无英雄。 旄头凝冰代马尽,太白入月秦关通。 将军按甲息馀勇,辕门大旗横朔风。 投壶雅歌太平事,衽革尝胆将无同。 野人倘忆城下辱,太史犹闻书土木。 挥鞭直踏燕然山,一洗穹碑为余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匈奴: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常与中原王朝发生战争。
  • 连烽:连续点燃的烽火,古代用来传递军情。
  • 甘泉: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古代为军事要地。
  • 穹庐:指蒙古包,这里泛指匈奴的帐篷。
  • 韦鞲:皮制的臂套,用以束衣袖,便于射箭或其他劳动。
  • 殷殷:形容鼓声深沉有力。
  • 丰霳:古代神话中的雷神。
  • 椎结: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发式,将头发束成椎形。
  • 花骢:有花斑的马。
  • 棘门:古代军营的门。
  • 乌号弓:古代名弓,传说为黄帝所用。
  • 兵机:军事机密。
  • 明光宫:汉代宫殿名,这里泛指皇宫。
  • 敖仓:古代的粮仓。
  • 赍敌:送给敌人。
  • 蜡书:用蜡封缄的书信,常用于密报。
  • 回重瞳:回转目光,重瞳指目光深邃。
  • 节符:古代用以调兵遣将的符节。
  • 旌守土:表彰守卫国土的功绩。
  • 副帅:副将,副指挥官。
  • 崆峒:山名,这里形容剑光如雪,明亮耀眼。
  • 旄头: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 代马:古代北方的马。
  • 太白:金星,古代认为金星出现预示战争。
  • 秦关:指秦地的关隘。
  • 按甲:停止战斗,收起兵器。
  • 馀勇:剩余的勇气或力量。
  • 辕门:古代军营的门。
  • 投壶:古代的一种游戏,用箭投入壶中。
  • 雅歌:高雅的歌曲。
  • 衽革:系紧革带,指准备战斗。
  • 尝胆:比喻刻苦自励,准备报仇。
  • 土木:指土木堡之变,明朝的一次重大军事失败。
  • 燕然山:山名,在今蒙古国境内,古代为边塞要地。
  • 穹碑:高大的石碑。

翻译

记得昨天,匈奴十万骑兵来袭,连续点燃的烽火照亮了甘泉之地。原野上遍布着匈奴的帐篷和皮制的臂套,深沉有力的鼓声和雷鸣般的角声驱赶着雷神。老人被刀刃架在脖子上,血流如注,少女们束着椎形的发髻,骑着花斑马。难道没有棘门下的将士吗?他们却紧闭着嘴唇,想要丢掉手中的乌号弓。这时,军事机密警示着顷刻间的危机,天子在明光宫中昼夜不眠。敖仓中积存着数百万的粮食,却不及时送给敌人,显得多么匆忙。人们相互说着,幸好主臣无恙,密信直接送入宫中,回转了天子的目光。符节三次发出,表彰守卫国土的功绩,并任命了副帅袁公。袁公手持一把如白雪般明亮的剑,恩宠收服了健儿,共同肝胆相照,气势夺人,无人能敌。旄头上的冰凝结,代马尽失,太白星入月,预示着秦关的通达。将军停止了战斗,收起了剩余的勇气,辕门的大旗在北风中飘扬。投壶游戏和雅歌成为太平时期的乐事,而系紧革带,准备战斗,与尝胆报仇的心情并无不同。野人或许还记得城下的耻辱,太史仍记得书写土木堡之变的记录。挥鞭直奔燕然山,一洗穹碑,为我读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与匈奴的战争场景,通过对比敌我双方的态势,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将士的英勇。诗中,“连烽上烛甘泉红”等句生动描绘了战场的紧张气氛,“袁也手提一长剑,灿如白雪凌崆峒”则突出了袁公的英勇形象。后段通过“投壶雅歌”与“衽革尝胆”的对比,表达了即使在和平时期,也不能忘记战争的教训和耻辱,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