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孙张穆叔从父命远行至今半载杳无消息怅然感怀二首

远别仓皇归路长,王孙芳草怨斜阳。 祇知世子能共命,未念辞亲亦有方。 针虎百身宁可赎,子胥一剑为谁亡。 悠悠思子宫前水,欲赋招魂恐断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仓皇:匆忙急迫。
  • 王孙芳草:出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指游子不归。
  • 世子:古代天子、诸侯的嫡长子。
  • 针虎:传说中的怪兽,比喻难以赎回的罪过。
  • 子胥: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大夫,因忠言逆耳被吴王夫差所杀。
  • 招魂:古代一种仪式,用以召唤亡魂。

翻译

远行归来的路途漫长而匆忙,王孙在芳草萋萋的斜阳下感叹游子未归。只知道世子能与国家共命运,却未曾想到辞别亲人也有其方式。即使有百身之罪也难以赎回,子胥一剑为谁而亡?思子宫前悠悠流淌的水,想要赋诗招魂却恐断肠。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远行未归的外孙张穆叔的深切思念和忧虑。诗中运用了“王孙芳草”、“子胥一剑”等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情感深度。通过描绘归途的漫长、斜阳下的芳草以及思子宫前的水,营造出一种凄凉、悠远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和担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诗人王弘诲的高超艺术成就。

王弘诲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