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赠曹子大同

荆玉游中土,连城不复偿。 武夫迫相淆,璠玙蔽其光。 所以神自泣,黯然思陵阳。 空谷产猗兰,无人自芬芳。 菉葹群来狎,根株不相当。 所以希拂拭,愿登君子堂。 淮南富耆硕,曹子乃其良。 渔猎六代薮,驰骋百氏场。 五十困公车,六十钓沧浪。 著书累万言,不博俸一囊。 鹖雀暮来栖,万目呼凤凰。 窃悲千秋瑞,长铩五色章。 惠而好我音,携我以同行。 知已何必多,寸心暴秋阳。 结交何必早,岁晚见冰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荆玉:指美玉,比喻贤才。
  • 连城:指价值连城,极言其珍贵。
  • 武夫:指粗鲁无文的人。
  • 璠玙(fán yú):美玉,比喻贤才。
  • 黯然:形容心情沮丧的样子。
  • 陵阳:地名,此处可能指贤人隐居之地。
  • 猗兰:指兰花,比喻高洁的人。
  • 菉葹(lù shī):草名,比喻小人。
  • 拂拭:指提拔、赏识。
  • 耆硕:指年高有德的人。
  • 六代:指历史上的六个朝代,此处泛指古代。
  • 百氏:指百家学说。
  • 公车:指科举考试。
  • 沧浪:指隐居之地。
  • 鹖雀:指普通的鸟,比喻庸俗之人。
  • 凤凰:比喻贤才。
  • (shā):摧残,损伤。
  • 五色章:指五彩的羽毛,比喻才华。
  • 惠而:指友好地。
  • :显露。

翻译

美玉游历于中原,其价值连城却不再被偿还。粗鲁的人迫使它混杂,美玉的光辉被遮蔽。因此,它只能黯然神伤,思念那贤人隐居的陵阳。空谷中生长着兰花,无人赏识却自放芬芳。小人们纷纷来亲近,但它们的根株并不相配。因此,它渴望被提拔,希望登上君子的殿堂。淮南有许多年高有德的人,曹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广泛涉猎古代知识,驰骋于百家学说之中。五十岁时困于科举,六十岁隐居于沧浪。著书立说,文字累积万言,却不为换取一袋俸禄。普通的鸟儿夜晚来栖息,众人却呼唤凤凰。我暗自悲伤,这千秋的祥瑞,长被摧残,五色的才华。你友好地传来佳音,携我一同前行。知己何必多,只要寸心显露如秋阳。结交何必早,岁末见冰霜,方显真挚。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美玉、兰花等意象,比喻贤才的遭遇和心境,表达了作者对贤才不被赏识的同情,以及对知己难寻的感慨。诗中“荆玉”、“璠玙”等词语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象征意义和艺术感染力。同时,通过对曹子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真挚友情的珍视和对才华横溢之人的敬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