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变十九首治兵使者行当雁门太守
飞来五色鸟,自名为凤皇。千秋不一见,见者国祚昌。
飨以钟鼓坐明堂,明堂饶梧竹,三日不鸣意何长。
晨不见凤皇,凤皇乃在东门之阴。啄腐鼠,啾啾唧唧不得哺。
夕不见凤皇,凤皇乃在西门之阴。媚苍鹰,愿尔肉攫分遗腥。
梧桐长苦寒,竹实长苦饥。众鸟惊相顾,不知凤皇是钦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国祚 (guó zuò):国家的命运或国运。
- 飨 (xiǎng):用酒食款待人。
- 明堂 (míng táng):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都在此举行。
- 梧竹 (wú zhú):梧桐和竹子,常用来比喻高洁。
- 啾啾唧唧 (jiū jiū jī jī):形容小鸟或小动物的叫声。
- 攫 (jué):抓取。
- 遗腥 (yí xīng):留下的腥味,这里指残羹剩饭。
- 钦䲹 (qīn péi):神话中的怪鸟,这里指凤凰的别称。
翻译
飞来了一只五彩斑斓的鸟,它自称是凤凰。千年来难得一见,见到它的国家将会昌盛。它被用钟鼓之声迎入明堂,明堂里有许多梧桐和竹子,但它三天不鸣叫,意义深远。
早晨不见凤凰,凤凰却在东门的阴暗处。它啄食腐烂的老鼠,啾啾唧唧地叫着,似乎得不到满足。晚上不见凤凰,凤凰却在西门的阴暗处。它讨好苍鹰,希望苍鹰能分给它一些残羹剩饭。
梧桐树总是感觉寒冷,竹子总是感觉饥饿。其他鸟儿惊讶地相互看着,不知道这只凤凰其实是钦䲹。
赏析
这首诗通过凤凰的象征意义,探讨了权力与表象之间的矛盾。凤凰作为吉祥的象征,本应高居明堂,享受尊荣,但诗中却描绘了它在阴暗角落啄食腐鼠、讨好苍鹰的情景,这与它的身份形成了鲜明对比。诗中的凤凰实际上是钦䲹,这种身份的反转揭示了外表与本质之间的差异,暗示了人们对权力和地位的盲目崇拜,以及对真实情况的忽视。整体上,诗歌以寓言的形式,讽刺了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