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诗

· 王洪
钲鼓振山谷,旌旗蔽丘原。 日昃不遑食,走马上高山。 岩峦杳无极,下有千仞渊。 虎豹对我啼,风霜凋我颜。 征人怀永叹,弱质焉所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钲鼓:古代军中的一种打击乐器,用以指挥军队的进退。
  • 旌旗:旗帜的总称,用以指挥或标志。
  • 丘原:山丘和平原。
  • 日昃:太阳偏西,即午后。
  • 不遑:没有空闲,来不及。
  • 杳无极:深远得没有尽头。
  • :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为八尺。
  • :使凋谢,这里指使人的容颜衰老。
  • 永叹:长叹。
  • 弱质:指身体虚弱。

翻译

战鼓声震动了山谷,旗帜遮蔽了山丘和平原。 太阳已经偏西,还来不及吃饭,就急忙骑马上高山。 山峦深远得没有尽头,下面是深达千仞的深渊。 虎豹对着我咆哮,风霜使我的容颜衰老。 远行的士兵怀着长久的叹息,虚弱的身体怎能得到安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艰辛。通过“钲鼓振山谷,旌旗蔽丘原”的生动描写,展现了战场的喧嚣和混乱。士兵们在“日昃不遑食”的情况下,仍需“走马上高山”,体现了他们的疲惫和无奈。诗中的“虎豹对我啼,风霜凋我颜”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象征着战争的残酷。最后,“征人怀永叹,弱质焉所安”表达了士兵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战争中士兵生活的真实写照。

王洪

明浙江钱塘人,字希范,号毅斋。少年时才思颖发,洪武二十九年成进士,年仅十八。永乐初入翰林为检讨,与修《大典》。帝颁佛曲于塞外,逡巡不应诏为文,受排挤,不复进用。与当时王称、王恭、王褒称词林四王,均有才名。 ► 3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