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伦樾溪秀野亭三首

翠云长护荆花馆,词客时过梦玉堂。 已见霓裳森四座,不烦丝管奏清商。 墨池波静鱼知出,芸馆风高燕欲狂。 亦喜江山成锦绣,未应垂白老严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翠云:形容树木苍翠如云。
  • 荆花馆:指伦樾溪秀野亭,以其周围多荆花而得名。
  • 梦玉堂:指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如同仙境中的玉堂。
  • 霓裳:指华丽的服饰,这里比喻文人雅士的装束。
  • 四座:指在座的人。
  • 清商:古代五音之一,这里指高雅的音乐。
  • 墨池:指文人用来洗笔的池子,比喻文墨之地。
  • 芸馆:指藏书的地方,这里比喻学问之地。
  • 严光:东汉隐士,这里比喻隐居不仕的人。

翻译

翠绿的树木如云般环绕着荆花盛开的亭子,文人雅士时常来此聚会,仿佛进入了仙境中的玉堂。华丽的服饰在座无虚席的宴会上闪耀,无需演奏高雅的音乐,气氛已经足够热烈。墨池平静,鱼儿自在地游动,学问之地风大,燕子似乎也因学问的气息而兴奋。江山美景如锦绣,让人心生欢喜,不应像严光那样隐居不仕,老去无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伦樾溪秀野亭的文人雅集景象,通过“翠云”、“荆花馆”、“梦玉堂”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诗中“霓裳森四座”、“墨池波静”、“芸馆风高”等句,既展现了文人雅士的风采,又体现了学问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结尾“江山成锦绣”与“未应垂白老严光”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否定,彰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