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西庄春日行乐词四首

绕屋花如绣,当筵酒泻油。 青童珠络臂,红妓锦缠头。 深院歌娇鸟,垂杨系紫骝。 谢公行乐地,不羡五陵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浒西庄: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的居住地或游玩之地。
  • 行乐词:一种诗歌体裁,多描写游乐、宴饮等生活场景。
  • 青童:指年轻的侍者或仆人。
  • 珠络臂:用珠子装饰的手臂,形容装饰华丽。
  • 红妓:指美丽的歌妓。
  • 锦缠头:用锦缎包裹头部,是古代歌妓的一种装饰。
  • 紫骝:紫色的骏马,常用来形容马匹的高贵和美丽。
  • 谢公:指东晋名士谢安,他以风流倜傥、好游乐而著名。
  • 五陵:指汉代长安城外的五个皇家陵墓,后来泛指贵族子弟的游乐场所。

翻译

围绕房屋的花朵如同绣品般绚烂,宴席上的美酒如同倾泻的油脂般丰盈。 年轻的侍者手臂上装饰着华丽的珠子,美丽的歌妓头上缠着锦缎。 深邃的院子里,娇美的鸟儿歌唱着,垂柳下系着一匹紫色的骏马。 这里是谢安行乐的地方,我不羡慕五陵的游玩。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浒西庄春日的美景和宴乐场景,通过绚丽的色彩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诗中“绕屋花如绣”和“当筵酒泻油”形象地描绘了春日花开的盛景和宴席的丰盛,而“青童珠络臂”和“红妓锦缠头”则进一步以人物的装饰来衬托场景的繁华。结尾提到“谢公行乐地”,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自得,不羡慕其他地方的游乐,显示了一种超然和满足的心态。

王九思

明代文学家,字敬夫,号渼陂。汉族,陕西鄠县(今户县)人。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授检讨。其间,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人陆续来北京,相聚讲论,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史称"前七子"。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调为吏部文选主事,年内由员外郎再升郎中。王九思曾任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与刘瑾为陕西同乡,被名列瑾党,降为寿州同知。以诗文名列“前七子”。所著有诗文集《渼陂集》、杂剧《沽酒游春》、《中山狼》(一折),及散曲集《碧山乐府》、《碧山续稿》、《碧山新稿》等。 ► 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