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十日夜二首

十月余今夕,孤城笑此身。 云墙喧柝重,霜月卷帘真。 鸣雁悲千古,悬鱼负众人。 北风时引领,燕赵接风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十月余今夕:指十月已经过去,今夜已是月末。
  • 孤城:孤立无援的城池,这里可能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 云墙:形容云层厚重,如同墙壁。
  • 喧柝:喧闹的敲击声,柝(tuò)是古代打更用的梆子。
  • 霜月:寒霜中的月亮。
  • 卷帘:卷起窗帘。
  • 鸣雁:鸣叫的雁群,常用来象征离别或远行。
  • 悬鱼:悬挂的鱼,可能指某种象征或装饰。
  • 负众人:辜负了众人。
  • 北风:北方的风,常带有寒冷之意。
  • 引领:伸长脖子远望,表示期待或渴望。
  • 燕赵:古代国名,指今河北一带。
  • 风尘:指旅途的艰辛或世俗的纷扰。

翻译

十月已过,今夜已是月末,我在这孤城中独自面对自己。 云层厚重如同墙壁,喧闹的打更声在耳边回响,寒霜中的月亮透过卷起的窗帘显得格外真实。 鸣叫的雁群悲鸣着飞过,似乎在诉说着千古的哀愁,悬挂的鱼儿似乎在责备我辜负了众人。 北风吹过,我不禁伸长脖子远望,渴望着能与燕赵之地的人们一同经历旅途的风尘。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孤寂的夜晚,通过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的交织,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与哀愁。诗中“云墙喧柝重,霜月卷帘真”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意象叠加,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后两句“鸣雁悲千古,悬鱼负众人”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深化了主题。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