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癯老人九景诗和毕松坡大宰韵长林社谕

半亩松阴隐绿坡,青山云物昼峨峨。 春深雨露栽培厚,岁晚冰霜节操多。 不羡椿枝传添圃,长疑桂影拂银河。 秦封丁梦当年事,摩顶餐脂鬓未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癯(qú):山中的隐士。
  •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
  • 大宰:古代官名。
  • 长林社谕:长林,指茂密的树林;社谕,可能是指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的教诲或指示。
  • 峨峨:形容山势高峻。
  • 椿枝:椿树的枝条,常用来比喻长寿。
  • 桂影:桂树的影子,常用来象征高洁。
  • 银河:天河,银河系。
  • 秦封:指秦始皇封禅泰山之事。
  • 丁梦:指丁令威化鹤归来的传说。
  • 摩顶:佛教中指摩顶授记,即佛对发心修行的人摸顶,预示将来成佛。
  • 餐脂:指食用油脂,这里可能指修行中的清苦生活。
  • 鬓未皤(pó):鬓发未白,形容年纪尚轻。

翻译

半亩松林的阴影遮蔽着绿色的山坡,青山与云彩在白昼显得高峻。 春深时节,雨露滋养得深厚,岁末冰霜中更显节操的坚定。 不羡慕椿树枝条为园圃增添生机,长久以来怀疑桂树的影子是否能触碰到银河。 秦始皇封禅泰山和丁令威化鹤的往事,都已成为过去,我摩顶受记,过着清苦的生活,但鬓发尚未斑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山中隐士的生活画卷,通过松阴、青山、雨露、冰霜等自然元素,表达了隐士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节操的坚守。诗中“不羡椿枝传添圃,长疑桂影拂银河”一句,既展现了隐士超脱世俗的心态,又体现了其对高洁品质的追求。结尾处提及的秦封、丁梦等历史典故,以及摩顶餐脂的修行生活,都进一步强调了隐士的清高与超脱,而“鬓未皤”则暗示了隐士的年轻与活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隐士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王弘诲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