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家妇

髫年伉俪转堪哀,就义从容到夜台。 绿鬓乾坤馀片石,丹心今古独飞灰。 旌书帝里龙光近,芳誉人间凤藻回。 此日翟公门下客,相怜不为世情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髫年(tiáo nián):指童年。
  • 伉俪(kàng lì):夫妻。
  • 就义: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
  • 夜台:指阴间。
  • 绿鬓:指年轻时的黑发,比喻青春。
  • 乾坤:天地。
  • 片石:指墓碑。
  • 丹心:忠诚的心。
  • 飞灰:比喻消逝。
  • 旌书:表彰的文书。
  • 帝里:京城。
  • 龙光:指皇帝的恩宠。
  • 芳誉:美好的名声。
  • 凤藻:华美的文辞,比喻美好的名声。
  • 翟公:人名,具体指谁不详。
  • 门下客:门客,指依附于权贵的人。
  • 世情:世俗之情,指世俗的看法和态度。

翻译

童年时的夫妻情深,转眼间却令人哀伤,她从容地为了正义牺牲,走向了阴间。 青春的黑发在天地间只留下一块墓碑,忠诚的心如今已化作飞灰。 皇帝的表彰文书近在咫尺,她美好的名声如同华美的文辞在人间回响。 今日在翟公的门下,我们这些门客,相互怜悯,不是因为世俗的看法而来。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一位童年夫妻中的女方英勇就义的哀悼与赞美。诗中,“髫年伉俪”与“就义从容”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女子的牺牲精神。通过“绿鬓乾坤馀片石,丹心今古独飞灰”的描绘,诗人既展现了女子青春的短暂与墓碑的永恒,又抒发了对其忠诚不渝的敬仰。结尾处提及“翟公门下客”,暗示了女子虽逝,但其精神与名声仍影响着周围的人,不受世俗所限。

王弘诲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