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李于鳞

置酒前为别,炙笙治哀丝。 中有艳明珰,二八绝代姿。 轻裾回芬发,自然成蛾眉。 色授不能道,婉娈心所知。 弹作双鸳鸯,流飙忽间之。 含辛上车去,引领涕沾衣。 时俗慕朱颜,朱颜识为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炙笙(zhì shēng):烤热的笙,指演奏笙的音乐。
  • 哀丝:悲伤的丝弦乐器声。
  • 艳明珰(dāng):艳丽明亮的耳饰。
  • 二八:指十六岁,少女的年纪。
  • 轻裾(jū):轻盈的衣襟。
  • 蛾眉:形容女子细长美丽的眉毛。
  • 色授:以美色相赠。
  • 婉娈(wǎn luán):温柔美好。
  • 流飙(biāo):疾风,比喻突然的变故。
  • 含辛:忍受辛酸。
  • 引领:伸长脖子,形容期待或渴望。
  • 涕沾衣:泪水沾湿了衣服。
  • 朱颜:红润的面容,指年轻美丽的容颜。

翻译

我们设宴在前,以此作为告别,烤热的笙和悲伤的丝弦乐声响起。 其中有一位戴着艳丽明亮耳饰的少女,十六岁的她,美貌绝代。 她轻盈的衣襟散发着芬芳,自然而然地展现出她那细长美丽的眉毛。 我无法用言语表达她的美色,只能用心感受她的温柔美好。 她弹奏出一对鸳鸯的曲子,但突然间疾风袭来,打断了这美妙的音乐。 我怀着辛酸的心情上车离去,伸长脖子,泪水沾湿了我的衣襟。 世俗之人羡慕红润的容颜,但这样的容颜又为谁而存在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通过音乐、美人和情感的交织,表达了深切的哀愁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诗中“炙笙治哀丝”和“弹作双鸳鸯”等句,巧妙地运用音乐元素,增强了情感的表达。而“艳明珰”、“二八绝代姿”等词句,则生动地勾勒出了少女的美貌。结尾的“朱颜识为谁”则带有哲理意味,反思了世俗对美的追求和美的真正意义。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