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中和节诏赐公卿尺诗

· 李观
淑节韶光媚,皇明宠锡崇。 具寮颁玉尺,成器幸良工。 岂止寻常用,将传度量同。 人何不取利,物亦赖其功。 紫翰宣殊造,丹诚厉匪躬。 奉之无失坠,恩泽自天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淑节:美好的时节。
  • 韶光:美好的时光。
  • 皇明:皇帝的圣明。
  • 宠锡:宠赐,指皇帝的赏赐。
  • 具寮:指官员。
  • 玉尺:古代用来校正乐律的工具,比喻衡量事物的标准。
  • 成器:制成器物。
  • 良工:技艺高超的工匠。
  • 度量:标准,尺度。
  • 紫翰:紫色的笔,指皇帝的御笔。
  • 殊造:特别的制造,指皇帝的特别命令。
  • 丹诚:赤诚的心。
  • 匪躬:不是为了自己,指为公不为私。
  • 失坠:失落,丢失。

翻译

美好的时节,春光灿烂,皇帝的赏赐显得格外尊贵。 官员们颁发了玉尺,希望制成的器物能出自技艺高超的工匠之手。 这玉尺不仅仅用于日常衡量,还将作为统一度量的标准。 人们为何不利用它来谋取利益,物品也依赖它的精准功能。 皇帝的御笔下达了特别的命令,赤诚的心意不为私利。 将这玉尺奉持不丢失,恩泽自然从天而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中和节时,皇帝赐予官员玉尺的场景,通过玉尺这一象征物,表达了皇帝对官员的期望和国家的统一标准。诗中“玉尺”不仅是实物,更象征着公正和标准,体现了皇帝对国家治理的重视和对官员的信任。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工匠技艺的赞赏和对国家统一度量的重视。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典雅与内涵。

李观

唐河南洛阳人。肃宗乾元中,以策干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为防遏使,以亲丧解。代宗广德初,吐蕃入攻,帝奔陕,观率乡里子弟守黑水,敌不敢近。累擢右龙武将军。德宗建中末,泾师叛,观即领兵扈从至奉天。帝还京师,总后军禁卫。兴元元年,拜四镇、北庭行军泾原节度使、检校兵部尚书。在屯四年,励卒储粮。平凉之盟,潜择精兵伏险道,吐蕃遂未得志。后入朝,历迁少府监、检校工部尚书。 ► 4篇诗文

李观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