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与沈十七舍人期游樊川不至

· 杜牧
邀侣以官解,泛然成独游。 川光初媚日,山色正矜秋。 野竹疏还密,岩泉咽复流。 杜村连潏水,晚步见垂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邀侣:邀请朋友。
  • 官解:因公务而无法前来。
  • 泛然:随意,漫无目的的样子。
  • 媚日:阳光明媚。
  • 矜秋:秋意正浓,显得庄重。
  • 咽复流:形容泉水流动的声音时断时续。
  • 杜村:地名,指杜牧的家乡。
  • 潏水:河流名。

翻译

我邀请朋友一同游玩,但他们因公务无法前来,我便随意独自出游。阳光照耀下的河水初显媚态,山色正显露出秋天的庄重。野外的竹林稀疏又密集,山间的泉水流动声时断时续。我漫步至杜村,那里连着潏水,傍晚时分,我看见有人在河边垂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杜牧在秋日独自游历樊川的情景。诗中,“邀侣以官解”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又透露出因公务繁忙而无法相聚的无奈。诗人的笔触细腻地捕捉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如“川光初媚日,山色正矜秋”,展现了秋日阳光下的河川与山色的美丽。后两句通过对野竹和岩泉的描写,增添了景致的层次感。结尾的“晚步见垂钩”,则以一种宁静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牧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