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苦吟

吟尽三更未著题,竹风松雨共凄凄。 此时若有人来听,始觉巴猿不解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凄凄:形容风雨声。
  • 巴猿:巴地的猿猴,因其啼声悲切而著名。
  • 不解啼:不懂得啼叫。

翻译

我吟咏到深夜三更,却还未找到合适的诗题,只听见竹林中的风声和松间的雨声交织在一起,凄凉而悲切。此刻如果有人来倾听,才会发现,原来巴地的猿猴并不懂得如何啼叫。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秋夜苦吟的情景,通过“竹风松雨共凄凄”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后两句以巴猿不解啼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执着和孤独,即使是在深夜苦吟,也难以找到知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无限热爱和追求。

杜荀鹤

杜荀鹤

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石台县贡溪乡杜村)人。晚唐诗人。相传为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称杜十五。幼好学。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代梁太祖(朱温)时,授员外郎、知制诰;最后任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恃强胡为。工于诗,有“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风集》三卷,顾云为之序,“其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袂,右拍翰林肩。”。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列有“杜苟鹤体”。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