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 李颀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 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 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 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 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汤饼:古代一种面食,类似于现在的面条。
  • 茱萸:一种植物,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
  • 授衣假:古代官员的一种假期,用于准备冬衣。
  • 淹留:停留,逗留。

翻译

风俗崇尚九月九日,这份情感怎能忘记。 菊花与辟邪酒相伴,汤饼中茱萸香气扑鼻。 云彩预示着授衣的假期,风吹过闲静的庭院带来凉意。 主人尽情享受这份欢愉,林中的景色在白昼显得朦胧。 傍晚时分的砧声清脆而急切,归鸟在东西方向飞翔。 我因逗留而感到惆怅,因为即将告别,整日沉醉在秋日的云光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习俗和氛围,通过菊花、茱萸酒、汤饼等元素,展现了节日的特色。诗中“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传达了秋日的凉爽和宁静,而“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则表达了主人的欢愉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结尾的“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则流露出诗人因即将离别而感到的惆怅和不舍,以及对秋日美景的沉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李颀

李颀

李颀,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汉族,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市西)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三年中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1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