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歌

·
白首何老人,蓑笠蔽其身。 避世长不仕,钓鱼清江滨。 浦沙明濯足,山月静垂纶。 寓宿湍与濑,行歌秋复春。 持竿湘岸竹,爇火芦洲薪。 绿水饭香稻,青荷包紫鳞。 于中还自乐,所欲全吾真。 而笑独醒者,临流多苦辛。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蓑笠(suō lì):用草或棕毛制成的雨衣和斗笠。
  • 避世:避开世俗,隐居不问世事。
  • 濯足(zhuó zú):洗脚,比喻清除世尘,保持高洁。
  • 垂纶(chuí lún):钓鱼。
  • 湍与濑(tuān yǔ lài):急流和浅滩。
  • 爇火(ruò huǒ):点火,生火。
  • 紫鳞:指鱼。
  • 全吾真:保持自己的本真,即保持自己的本性和真实。
  • 独醒者:指那些在世俗中保持清醒,不被迷惑的人。

翻译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身披蓑衣,头戴斗笠,遮蔽着他的身躯。他选择隐居,不问世事,只在清澈的江边钓鱼。在明亮的沙滩上洗脚,在静谧的山月下钓鱼。他寄宿在急流和浅滩之间,随着季节的更迭,唱着歌。他用湘江岸边的竹子做钓竿,在芦苇洲上生火取暖。吃着用绿水煮的香稻,用青荷叶包裹的鱼肉。在这样的生活中,他感到无比的快乐,因为他能够保持自己的本真。他嘲笑那些在世俗中保持清醒的人,他们在河边常常感到痛苦和辛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隐居老人的生活,通过对其生活方式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老人追求自然、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诗中“避世长不仕,钓鱼清江滨”直接表达了老人的隐逸情怀,而“于中还自乐,所欲全吾真”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保持本真的追求。结尾的“而笑独醒者,临流多苦辛”则带有讽刺意味,暗示了世俗中的清醒者往往承受着更多的痛苦,与老人的自在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

李颀

李颀

李颀,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汉族,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市西)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三年中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1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