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
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
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拼音
名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皤皤(pó pó):形容头发白。
- 玉徽:指琴上的装饰。
- 飕飗(sōu liú):形容风声。
- 绕指:形容音乐的柔美。
- 呜咽(wū yè):形容哭泣声。
- 青丝:指琴弦。
- 潺湲(chán yuán):形容水流声。
- 演漾:形容音乐的波动。
- 虚徐:形容音乐的缓慢。
- 韵:音乐的韵律。
- 秋烟:秋天的雾气。
- 阳台雨:指楚地的雨,传说中楚怀王梦游阳台,遇神女。
- 巫山猿:巫山的猿猴,常用来形容哀怨的声音。
- 幽引:幽深地引导。
- 净令:使耳目清净。
- 楚客:指楚地的旅人。
- 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因思念舜帝而泪洒斑竹。
- 青桐:指桐木,常用来制作乐器。
- 縆(gēng):紧绷。
- 朱丝弦:红色的琴弦。
- 递:传递。
- 知音:理解音乐的人。
- 东斋:东边的书房。
翻译
一位头发苍白的岷山老人,怀抱着古琴,两鬓斑白。 他的衣袖轻拂着琴上的玉徽,弹奏起三峡的泉水之音。 这曲子还未弹到一半,高堂之中仿佛变成了空山。 石林中风声飕飗,忽然间似乎就在窗户之间。 音乐柔美如绕指,青丝般的琴弦激起潺潺水声。 音乐波动中带着楚地的云彩,虚徐的韵律如同秋天的烟雾。 音乐中似乎夹杂着阳台的雨声,又像是巫山的猿鸣。 这音乐幽深地引导着鬼神聆听,使人的耳目感到清净。 楚地的旅人听得心碎,湘妃的泪水斑斑。 是谁用青桐木制作了这把琴,用朱红色的丝弦紧绷。 它能包含古人的曲调,传递给今人欣赏。 知音难寻,我珍惜这位老人。 曲终之时,月亮已经落下,我带着惆怅在东斋中睡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岑参在秋夜听罗山人弹奏古琴的情景,通过音乐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深而美妙的境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音乐元素,如“三峡泉”、“石林风”、“阳台雨”、“巫山猿”等,生动地表现了音乐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诗人对音乐的感受深刻,表达了对知音难寻的感慨和对老艺术家的敬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